不用温热,恐又动火故也。气郁即痛,不必待成热也。
脚赤肿痛溃脓,足三阳湿热下注,可治;微赤微肿脓清,足三阴亏损,难治。证分上中下,皆从火断之。
轻用硝、黄、牵牛、巴豆等,辟以清水荡壅必壮实人初起,始可以一下而愈,胃气弱者不宜。气上盛则鸣甚,不盛则鸣不甚。
至若腹内拘急,因吐利后而四肢挛急,非太阴乎? 若更四肢抽掣痛,睡着如打战鼓,耳内觉有风吹奇痒,黄丸甚效。
世俗止知发者血之余,以为血衰,不知血热发反不茂,火多水少,木反不荣,火至于项,炎上之甚也。更分寒热,虚而寒者,寒胀中满,分消汤;虚而热者,热胀中满,分消丸。
旧谓左寒则右热,左热则右寒,此为内有热而外感寒者言。盖足居下部,属阴多寒,又感风寒,筋脉收引劲急。